海天云蒸的7月,尽管骄阳似火,暑气逼人,但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发电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发起和资助的iSTREAM智航助学助教新项目继续启航。
2018年7月23-27日,manbetx万博(中国)官方网站,学会发电自动化专业委员会首家智航助学助教基地——云南省红河州弥勒三中的六位老师,在校长王燚率队下,来到了中国帆船之都青岛,参加iSTREAM智航助学助教第二个项目——由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智慧教育研究所开展的人工智能教育系列课程——VR课程教师培训。
24日一大早,智慧教育所创客教育讲师就带领老师们迅速投入到了紧张而充实的课程培训中。

第一天,培训讲师针对iSTREAM人工智能教育体系以及项目式课程研发方式进行课程案例的研读。不同于“你讲我听”的传统培训形式,本次培训讲师选择了游戏式通关活动的方式,鼓励老师们进行动手实践。六位老师分两组,以VR设备为载体进行PK活动,看谁先完成任务挑战,使老师们在活动过程中熟练掌握VR设备操作技能,为老师们将来把这种教学模式用于VR课程开展打下了基础。
对弥勒三中的老师们来说,VR课程是一种教学创新。“最大的体会是身临其境,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想象力等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王燚校长说到。
第二天,培训讲师针对iSTREAM人工智能系列VR课程教材内容进行研读,并带领老师们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实践,使老师们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多学科融合的iSTREAM理念,更加深入地了解VR课程流程和课程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培训讲师与各位老师分享和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课程研发方法,鼓励老师们结合学校特色以及VR教育的特点,构思、设计和制作了一堂生动的VR课程。
老师们表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只能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向学生们介绍知识,但现在通过VR,可以为学生们营造虚拟但逼真的学习场景,学生可以在VR设备的帮助下进入物理化学实验室、火灾地震逃生现场等虚拟场景中,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将会更加立体,也会更有成效,相信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很大帮助。
“一个发展的思维模式可以容忍冒险和失败,而固化的思维模式则千方百计避免冒险以及随之而来的挫败。”培训讲师以一个简单的思维拓展训练,开启了第三天的培训,让老师们能够通过思维拓展活动促进观念的转换,鼓励老师们对人工智能知识保持好奇心、不断自我学习,并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保护好学生们的那份自由创造、尽情探索的初心。
此外,培训讲师还向大家分享了在人工智能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手法,便于老师们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参考应用。

课程培训
培训时间虽然很短,但内容丰富充实,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调动老师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热情,以实践的方式,带领老师们遍历教学流程,帮助学校老师今后进行独立授课,为后续学校VR创新实验室的启用和VR教育课程的开展做好了准备。王燚校长代表老师们表示,回到学校后,一定会将学到的内容反复演练,为下学期开展课程做好准备,让VR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弥勒三中的教育发展服务。
培训期间,中国自动化学会发电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长生来到青岛智能院,就下一步工作的开展与弥勒三中的老师们和智慧教育所所长刘希未博士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同时刘希未所长向孙秘书长和三中老师们介绍了国内、外智能教育概况、近几年国家层面对智能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未来智能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jpg)
孙长生秘书长、刘希未博士与弥勒三中教师合影
在刘希未所长的安排下,孙长生秘书长与王校长一行,参观了青岛国际机器人中心,进口的、国产的、大型的、小型的、各行各业用的机器人,令人目不暇接。老师人拍了不少照片,说回去给学生们观看,激发他们对未来的遐想。孙长生秘书长与王校长商谈了推动iSTREAM智航实验室第三期项目——机器人项目提前落地相关事项,以及将三中智能实验室对外校开发和将三中建设成当地智能教育特色学校的构思。
在中国自动化学会发电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捐助支持下,由青岛智能院承建的弥勒三中iSTREAM智航助学助教基地于2017年12月正式启用,目前已完成人工智能系列教育无人机和教育VR两个主题的iSTREAM智航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受到弥勒三中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首期教育无人机社团报名学生超过300人,遴选了50人组成了无人机兴趣班。经过半年多的培训,同学的兴趣被激发,不但没有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而且都掌握了无人机的基本组装、编程和操作,有的同学已掌握了良好的操作技能。
教育是一条充满希望的路,老师们从远方赶来,相信这个不一样的盛夏,一定会结出智慧的果实,为明天的教育扬帆。
发电自动化专委会 供稿 |